文/黃思雋
對于許多德甲球迷來說,今年又一次完成“德甲一年游”的菲爾特不算是一家很陌生的俱樂部。但對于這家巴伐利亞州俱樂部的背景,很多人又說不出所以然來。光是那個看上去相當復雜難懂的俱樂部名稱“SpVgg Greuther Fürth”,就讓很多人頭疼不已。“Fürth”是菲爾特,這是緊挨著紐倫堡的一座小城,那么“SpVgg Greuther”究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我們平時都不把這兩部分翻譯出來?
費村與冷門
“SpVgg”是德國俱樂部名稱里面其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縮寫。在世紀之交踢過2年德甲的另一家巴伐利亞州俱樂部翁特哈興,俱樂部名稱里也有“SpVgg”這個縮寫。而翁特哈興俱樂部的徽章(下圖),就明確告訴大家SpVgg其實是“Spielvereinigung”(由“Spiel”和“Vereinigung”這兩個單詞合并而成)的縮寫,可以譯作“(體育)比賽協會/聯合會”。
接下來就要解釋一下“Greuther”了。這其實也是一個縮寫,它代表著“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TSV Vestenbergsgreuth)”這家俱樂部。跟菲爾特一樣,這個如此拗口的名字也是一個地名。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人口只有1500人多一點,位于菲爾特的西北方,兩地相隔也就40多公里,中間隔著阿迪達斯總部所在地黑措根奧拉赫(Herzogenaurach)(如下圖所示)。
身為德甲球迷,你完全不需要知道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在哪里,但必須知道這家鄉村俱樂部干過的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1994/95賽季德國杯首輪,身處第3級別的地區聯賽南區的費村坐鎮紐倫堡的主場弗蘭肯球場迎戰拜仁慕尼黑,結果中場球員羅蘭·施泰因第43分鐘一擊制勝,制造了德國杯史上最著名的冷門之一,這也是自德甲成立以來拜仁在德國杯上僅有的3次被業余隊淘汰的經歷之一。
羅蘭·施泰因慶祝進球,馬特烏斯一臉錯愕,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1比0淘汰拜仁,制造了德國杯最大冷門之一。
更厲害的是,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在第二輪還以5比1橫掃德乙球隊洪堡08。直到1/8決賽,他們才互射點球4比5惜敗于當時還是德乙球隊的沃爾夫斯堡。
合并與改名
當時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的俱樂部主席是赫爾穆特·哈克。名字聽著有點耳熟?沒錯,后來他領導菲爾特俱樂部長達22年。“三葉草”2012年首次升上德甲的時候,俱樂部主席就是他。哈克從1984年10月開始擔任費村主席,領導有方。也正是因為他,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和菲爾特這兩家原本互不相干、地位懸殊的俱樂部在1996年合體了。準確地說,是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的足球部一線隊并入了菲爾特。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926年德國冠軍菲爾特。
成立于1903年的菲爾特曾是德國足球業余年代的班霸之一,擁有3個全國冠軍頭銜(1914、1926、1929年),與鄰居紐倫堡的弗蘭肯地區德比多年來都是德國第一德比。此外,“三葉草”還為1954年世界杯冠軍隊輸送了卡爾·邁和赫伯特·埃哈特這兩位球員。不過自從職業化以后,菲爾特便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更是陷入財困,一度跌入第4級別聯賽,面臨生存危機。
當菲爾特持續走低,1974年才成立的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上圖為俱樂部徽章)在哈克領導下從最低級別聯賽一路升上第3級。于是,這兩家俱樂部在90年代有了交集——同處一個聯賽,而且兩隊競技實力相當,費村由于得到茶葉與藥草生產商馬丁·鮑爾的資助,反而擁有更強的財力。于是,哈克就找到菲爾特時任主席埃德加·布爾卡特,提議兩家的足球隊合并,打造出一支在財政與競技上更有競爭力、能夠造福當地球迷的球隊,兩人一拍即合。
赫爾穆特·哈克(左)與埃德加·布爾卡特一拍即合,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一線隊在1996年并入菲爾特。
1995年10月,菲爾特會員投票通過,不僅同意吸收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的一線隊,還同意將俱樂部名稱從“SpVgg Fürth”改為“SpVgg Greuther Fürth”,意為“格羅伊特(的)菲爾特”,以表明這支球隊擁有費村血脈,同時哈克成為了這家“新俱樂部”的首任主席。
1996/97賽季,合二為一的格羅伊特菲爾特在日后的德甲冠軍教練阿明·費的執教下,不出所料地升上德乙。自那之后,菲爾特就再也沒有跌回業余聯賽,甚至還2次升上德甲。毫不夸張地說,費村和哈克就是菲爾特的救世主。而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這家俱樂部并沒有消失。在一線隊并入菲爾特之后,他們繼續經營各級別的青少年隊,而且還在2007年重新成立了一線隊。
“回歸菲爾特”
不過多年來,無論是格羅伊特菲爾特俱樂部自己,還是德國媒體和球迷,都還是習慣于簡稱“菲爾特”。而且很多菲爾特球迷對于合并后的俱樂部名稱不太滿意,尤其不喜歡將小字輩格羅伊特放在菲爾特之前。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菲爾特球迷希望俱樂部去掉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的元素,無論是俱樂部徽章還是名稱,都回歸原來純粹的、擁有悠久歷史和輝煌傳統的菲爾特。其中就有37家球迷俱樂部(超過2000名球迷)聯合起來,發起了“回歸菲爾特”運動。他們承認當初的合并是費村和哈克的“無私奉獻”,但強調“SpVgg Fürth”這個名稱不僅讓球迷更有認同感,而且“更能代表現在而不是過去20年”。
相比于改名,改徽章更容易實現。盡管菲爾特俱樂部的正式徽章(上圖)依舊包含了兩大格羅伊特元素——黑紅白三色的木鞋(這是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俱樂部和當地徽章上的圖案),以及“Greuther”的字樣,但其實從2007/08賽季開始,菲爾特球衣上的隊徽就已經變成了一個不含文字的簡化版——代表菲爾特的三葉草標志。如今就連俱樂部官網所使用的徽章,也是這個“非正式場合使用”的徽章。
菲爾特2006/07賽季球衣上用的還是“正式徽章”,圖為后防中堅克萊內。
由此可見,菲爾特俱樂部內部其實已經達成了“回歸菲爾特”的共識——并不是要故意忘記這段合并的歷史,也不是不尊重或不感激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包括榮譽主席哈克)。但礙于俱樂部的章程,菲爾特遲遲無法在官方層面恢復原來的名稱和徽章。按照俱樂部章程第12章第5點,想要改變俱樂部名稱和徽章就要通過全體會員投票,并得到90%的大多數同意,但費斯滕貝格斯格羅伊特俱樂部在合并后就享有20%的投票權,這就意味著更改俱樂部名稱和徽章是不可能的。
如今菲爾特在很多商品和場合上都使用這個不含費村元素的三葉草徽章。
不過在昨天,菲爾特在俱樂部會員大會上成功修改了相關規定。今后,每個自然人和法人都有一張選票,同時90%的大多數下調為75%。只要在秋天的下一場會員大會上有超過75%會員投贊成票,菲爾特就可以把俱樂部名稱改回“SpVgg Fürth”了。換言之,從下賽季開始,或者當菲爾特下一次重返德甲的時候,他們就很有可能是正兒八經的“菲爾特”,而不再是“格羅伊特菲爾特”——粵語譯名(港譯)“格雷特霍夫”也將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