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證明與冒充者綜合癥
冒充者綜合癥,又稱冒名頂替綜合癥,最早是由心理學家保琳和蘇珊娜在1978年率先提出的一個心理學現象,是指個體按照客觀標準評價為已經獲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沒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覺是在欺騙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發現此欺騙行為的一種現象。
簡而言之,就是很多人明明很優秀,也能得到他人的欣賞,卻總覺得自己配不上這樣的光環。對于所謂的“冒充者”而言,成功不僅無法帶來快樂,還會加重他們的焦慮情緒。我并非心理學的專家,但你明顯可以從杜蘭特的身上找到與之相似的地方。
2017年總決賽幫助勇士4-1擊敗騎士之后,杜蘭特首次品嘗到了總冠軍的滋味,然而功成名就的他并沒有因此對之前的恩怨釋懷,反而是更加渴望得到人們的認可。就在奪冠之后的三個月后,杜蘭特在社交媒體上和網友高強度對線,吐槽自己的前教練和前隊友,卻因忘記切換到自己的其他賬號被無情戳穿。無獨有偶,2018年勇士衛冕成功之后短短一個月,阿杜在互聯網上和一個年僅17歲的高中生互噴,只不過這一次,他選擇用自己的大號正面硬剛。
顯然,加盟一支擁有贏球文化的球隊并沒有給他帶來足夠的滿足感、奪冠沒有、衛冕沒有、甚至連續兩次捧走象征著個人季后賽最高榮譽的FMVP獎杯也沒有。杜蘭特認為這些都不足以證明自己,在他看來,他只不過是勇士成功道路上的附屬品,他會因為巴克利的“巴士司機”理論而生氣對線,是因為他內心真的認為自己不是勇士的領袖,不是那支球隊當中最好的球員。
你越在乎什么,就越會被它所傷。
但另一方面,杜蘭特又渴望能夠證明自己,證明他是這個聯盟中最杰出的球員之一,證明他可以作為球隊當中無可爭議的絕對領袖,去再度捧起奧布萊恩金杯。盡管這些他都已經成功證明過。
于是毅然決然離開勇士,與歐文加盟布魯克林籃網,然而隨著球員與管理層之間的關系逐漸趨于緊張,布魯克林的希望愈發渺茫,杜蘭特還能在哪里去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呢?
在目前杜蘭特的幾個潛在下家當中,能夠被納入總冠軍競爭者的球隊不在少數。熱火和太陽分別都是上賽季各自分區的常規賽冠軍,波士頓凱爾特人在總決賽當中和勇士大戰六場。但這些球隊都并非KD的最佳落腳點,因為這些球隊都已經擁有了各自的領袖,杜蘭特只會讓自己再一次陷入到加盟勇士之后的那種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當中。
走完自己選擇的“最艱難的路”,或許才是阿杜真正釋懷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