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1 日訊,曼聯在其發展歷程中經歷了不同所有者的經營策略調整,而這背后的財務故事,猶如一部波瀾起伏的商業劇,深刻影響著這家足壇豪門的命運。
格雷澤家族時代,降本增效舉措頻出,但手段卻備受爭議。高額發票需喬爾?格雷澤親自簽字,從日常運營的細枝末節都要嚴格把控,這看似是在節流,卻也反映出其管理的謹小慎微。商業合作廣泛拓展,各類看似不相關的官方合作伙伴紛紛入局,曼聯的商業收入水漲船高,一度成為足壇商業開發的先驅。然而,員工數量激增導致利潤率下滑,這一隱患也逐漸浮現。弗格森時代的 600 名員工,在拉特克利夫上任前近乎翻倍,辦公空間擁擠不堪,運營成本在悄然攀升。更甚者,格雷澤家族通過多次出售股票套現,從曼聯的收入中謀取巨額私利,分紅制度更是引發球迷不滿,通訊團隊還被要求低調處理這些敏感的財務信息,曼聯仿佛成為了家族的提款機,球場的維護和修繕也被擱置,曾經輝煌的老特拉福德開始走向衰敗。
英力士入主后,同樣高舉降本增效大旗,卻引發了內部的陣痛。裁員風波讓員工人心惶惶,取消圣誕派對、剝奪溫布利特權等削減預算的行為,雖被英力士視為必要之舉,但也引發了內部的爭議,被指有些操之過急。不過,其出發點是扭轉曼聯長期以來收入豐厚卻盈利不佳的局面,畢竟背負著近 10 億英鎊的歷史性債務,他們認為曼聯不應繼續在財務泥沼中掙扎,而是要回歸足球本質,讓足球成績成為首要目標,改變過去商業與足球發展失衡的狀態。
曼聯在不同所有者的經營下,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如何在成本控制與足球發展之間找到平衡,是擺在眼前的關鍵問題。無論是格雷澤家族的商業擴張與內部臃腫,還是英力士的精簡策略與陣痛,都在提醒著曼聯,未來的路需要更加審慎地規劃,在保證財務健康的同時,重拾球場上的榮耀,這才是曼聯復興的關鍵所在,否則,這一英超豪門將繼續在迷茫中徘徊,難以重現往日輝煌,辜負全球無數球迷的期待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