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4 日訊,法國媒體《隊報》著名記者 Arnaud Hermant 的專欄文章深入剖析了巴黎圣日耳曼當前面臨的贊助問題,揭示出這支歐洲足壇豪門背后復雜的運營現狀與諸多挑戰。
巴黎圣日耳曼正處于一個艱難的轉型期,成績下滑與大牌球星出走猶如多米諾骨牌,引發了連鎖反應,票務、商品銷售、贊助以及社交網絡等領域均受到波及。在贊助方面,盡管擁有耐克這樣的長期合作巨頭,每年能穩定帶來 7000 萬至 8000 萬歐元的收入,但其他合作伙伴卻狀況頻出。如 crypto.com 已經離開,Visit Rwanda 雖贊助合同 2025 年才到期,卻傳出贊助額可能降幅達 50% 的消息,盡管俱樂部矢口否認。美國品牌 Goat 放棄贊助協議,其原本每個賽季支付 1500 萬歐元到 2000 萬歐元;Snipes 作為贊助商,實際贊助金額也未達巴黎期望。
賽場之外,巴黎主場出現空位現象,季票轉賣困難,價格相比梅西時代大幅縮水。演出和休閑活動的競爭分流了觀眾,加之球隊星味漸淡,外國游客數量銳減,如同埃菲爾鐵塔的觀光熱度下降一般。商品銷售也遭遇寒冬,香榭麗舍大街旗艦店的日營業額從曾經的高日收益(有時超 10 萬歐元)滑落至如今僅 1 萬歐元出頭。
背后的管理層面,資深員工紛紛出走,副總經理布蘭科、贊助業務二號人物辛西婭 - 馬爾庫、營銷主管馬克 - 阿姆斯特朗以及票務主管尼古拉斯 - 阿恩特等的離開,無疑削弱了俱樂部的運營力量。他們曾是俱樂部營業額的兩大支柱,如今卻各奔東西。
更為嚴峻的是,巴黎在多哈高層心中的地位發生了變化。收購曼聯失敗后,巴黎不再被視為優先對象,體育部門被要求降低成本,走向自負盈虧。甚至有消息稱,若價格合適,埃米爾會考慮出售巴黎圣日耳曼,而納賽爾將繼續擔任主席。這一系列的困境表明,巴黎圣日耳曼不能再僅僅依賴球星效應和高額投入,而需要在球隊建設、商業運營、品牌塑造等多方面進行深度改革與轉型,重新尋找可持續發展的平衡點,否則其在歐洲足壇的競爭力與商業影響力將持續下滑,曾經的輝煌或許會逐漸黯淡,如何在困境中破繭而出,成為了巴黎圣日耳曼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