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 日訊,據《足球報》報道,隨著 2034 年世界杯主辦權花落沙特,中國已錯過 2022 和 2034 年兩次亞洲主辦機會,下一次申辦最近也要等到 2046 年。這一消息引發了中國足球界及廣大球迷對未來申辦前景的深入思考。
從硬件設施來看,中國已具備強大的承辦基礎。擴軍至 48 隊參賽的世界杯,需要至少 15 座容量超 4 萬且符合國際足聯標準的體育場。而目前中國容量在 4 萬人以上的體育場多達 59 座,其中 5 萬人以上 36 座,6 萬人以上 19 座,8 萬人以上 3 座,專業足球場 4 萬人以上的至少有 10 座,這些數據表明中國在場地資源上滿足承辦世界杯的要求綽綽有余,為未來申辦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然而,在軟件方面,中國足球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回顧過往,當布拉特和因凡蒂諾先后表態支持中國申辦世界杯時,中國足球正處于低谷期。2009 年申辦 2022 年世界杯程序啟動時,國足連續兩屆無緣亞洲區預選賽最后階段,國內聯賽低迷,反賭掃黑行動剛展開。2023 年申辦 2034 年世界杯程序啟動時,足壇反腐風暴正盛,足協高層落馬,聯賽與國家隊表現不佳,中國足球界彼時自顧不暇,即便有心申辦也難以展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與信心。
如今,中國足球在校園足球、青訓、職業聯賽和國家隊各層面正全面向好發展,這為申辦 2046 年世界杯帶來了新的契機與希望。但要成功申辦,中國足球必須建立起足夠的自信與底氣,并向外界清晰地展示自身的進步與潛力。國足需在申辦前努力再次闖入世界杯決賽圈,各年齡組國字號球隊應爭取進入 U17 世少賽、U20 世青賽和奧運會決賽圈,以證明中國足球在人才培養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的實質性進展。同時,校園足球、青訓體系要不斷完善,職業聯賽也要實現健康、穩定、良性的循環發展。
申辦世界杯對于中國足球而言,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大事。它不僅能提升中國足球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還能為國內足球事業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但在這之前,中國足球界需齊心協力,通過不懈努力與積極變革,讓世界看到中國足球已做好充分準備,以迎接這一重大挑戰,開啟中國足球發展的嶄新篇章,讓世界杯的夢想在中國的土地上綻放光芒。